> 文章列表 > 古代对医生的尊称

古代对医生的尊称

古代对医生的尊称

古代医生的尊称有很多,不同的时期和地区有不同的称呼,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尊称:

1. 大夫 :始于宋代,太医院五品以上的医官都称大夫,大夫一称流传至今成为对医生的敬称。

2. 郎中 :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于宋代,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。

3. 医师 :春秋战国时期对医生的尊称。

4. 太医 :宫廷御用,太医的职位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。

5. 御医 :皇家专属,是古代时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治病的宫廷医师。

6. 疾医 :周代医官名,相当于后世的内科医生。

7. 坐堂医 :在中药店中为患者诊脉看病的中医大夫。

8. 杏林 :古代对医生群体的别称,源自“杏林春暖”的典故。

9. 岐黄 :来源于《黄帝内经》,是对医术高明的医生的尊称。

10. 青囊 :古代对医生携带的药箱的别称,象征着医学知识。

11. 悬壶 :古代对行医卖药的医生的别称。

12. 太常 :医官名,前身为秦朝时设置的奉常,汉景帝改称太常。

13. 药医师 、 太医博士 、 医士 :都是古代医官或医生的职称。

这些尊称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医生的尊敬以及医生职业的重要性。医生在古代属于“中九流”的一员,其社会地位低于“上九流”的士、农、工、商,但高于“下九流”的娼妓盗窃等
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
不同朝代对医生尊称有何变化?

古代医生有哪些社会地位?

古代医生如何获得雅称?